• 唐朝吴道子著名人物介绍

    唐朝吴道子史籍记载

    本名:吴道子,别称:画圣,字号:道子,道玄 唐代著名画家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唐朝吴道子史籍记载,了解唐朝吴道子史籍记载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唐朝历史人物,以及唐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唐朝吴道子著名人物专题,唐朝吴道子史籍记载,唐朝吴道子历史事件

  • 唐朝吴道子史籍记载

    史书对吴道子记载很少,甚至连他的具体生卒年份都没记载,这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古代画家的记载会有所遗失,即使是像吴道子这样的名家之记载也难于幸免。查阅新、旧《唐书》,对他的出身竟然不著一字,这又说明吴道子没走过什么科举之路。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北宋《宣和画谱》载:“吴道子,少孤贫,客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未冠,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

    《太平广记》载:“唐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宋·夏士良《图绘宝鉴》载:“吴道子,少贫,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

  • 推荐阅读

    【备注:唐朝吴道子史籍记载,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有子世系:自有子始,有子大宗世系至光绪17年历74代。有子先祖世系,乃据《圣门十六子书》所引的《有子宗谱》而补。73至74代世系,依《肥城县志》而补。自74代以后世系,因资料缺乏而暂缺。

    有若先祖

    有子4世祖以前世系失考,《有子宗谱》:有氏之先,系出自有巢氏,历唐、虞、夏、商不能纪。

    4世祖 有昌,为邾邑宰,迁于鲁。

    3世祖

    父 有贻

    有若有子

    有子,有若,字子有。

    有若后裔

    第2代 有理,克绍前业。

    第3代 有廷铎

    第4代 有经文,有孝行。

    第5代 有周木

    第6代 有鹏

    第7代 有临渭,修明前业供祀事。

    第8代 有敦

    第9代 有祯吉,至性孝友,乡党称服。

    第10代 有绰

    第11代 有培梅,汉高帝过鲁,以太牢祀孔子,诏先贤子孙,俱入庙观礼。

    第12代 有云

    第13代 有元忠,举议仕郎。

    第14代 有纲,携族徙居平阴。

    第15代 有科,博通经学,教授生徒,为鲁从事。

    第16代 有隆

    第17代 有士标。生二子:绳祖、绳武。

    第18代 有绳祖,无嗣,以绳武子志绳为嗣。

    第19代 有志绳,通经学为兰台令。

    第20代 有敬

    第21代 有大成,清操自励,不乐仕进。

    第22代 有献瑞

    第23代 有好让

    第24代 有珩

    第25代 有宏,授谷城尉。

    第26代 有国宗

    第27代 有文新

    第28代 有思义

    第29代 有广

    第30代 有桂芳

    第31代 有泽远

    第32代 有淳

    第33代 有化龙

    第34代 有恕己,因避兵荒,携族众徙居益都,五载仍回原籍。

    第35代 有塾

    第36代 有惠

    第37代 有泰

    第38代 有知章

    第39代 有恪

    第40代 有连登

    第41代 有永修

    第42代 有望

    第43代 有丕显

    第44代 有纯古

    第45代 有道

    第46代 有敏行

    第47代 有松

    第48代 有业

    第49代 有仁甫

    第50代 有贤

    第51代 有善长,因山东寇乱,修葺祖祠。

    第52代 有谕

    第53代 有玉秀

    第54代 有克宽

    第55代 有权

    第56代 有勤功

    第57代 有维世

    第58代 有益友

    第59代 有光兆,明永乐2年蒙巡按各宪访求先贤有子后裔,准给衣衿承袭奉祀生,重修祖祠。

    第60代 有觉,承袭奉祀生。

    第61代 有三仁,承袭奉祀生。

    第62代 有全,承袭奉祀生。

    第63代 有兴孝,承袭奉祀生。

    第64代 有择善

    第65代 有天奇

    第66代 有加召

    第67代 有忠名

    第68代 有志学,清康熙58年准充奉祀生。

    第69代 有锡侯

    第70代 有书

    第71代 有克俊

    有若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2代 有守业,乾隆53年始奉考准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3代 有安诚,继守业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有安仁,继安诚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4代 有繁琳,继安仁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有若有子奉祀官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有若】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主任、微创中心主任

    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基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

    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委员

    国际妇科内镜协会(ISGE)终身会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妇产科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妇科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妇科内镜学组副组长

    华东地区妇科内镜协作组秘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详细点击:【三国:孙静】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材,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赵树理的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登记》里的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 

    详细点击:【近代:赵树理(建国初期著名的小说家)】

  • 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琅玡王,以会稽、宣城两地作为司马昱的食邑。

    咸和元年(326年),司马昱的母亲郑阿春去世,当时年仅七岁的司马昱,非常悲伤,所以请求晋成帝司马衍让自己为母亲服重丧,成帝怜悯他而允许,于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马昱为会稽王,并拜其为散骑常侍。

    详细点击:【晋朝:司马昱】

  • 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陆九渊来南康访朱熹,相与讲学白鹿洞书院。八月,时浙东大饥。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荐朱熹赈灾,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为解救灾民,朱熹迅速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朱熹因在浙东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为唐之姻亲王淮所嫉,浙东任职仅九个月即离任回家。朱熹曾先后六次上状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与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结的事实。迫于压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弹劾唐仲友的过程中,朱熹表现出崇高的操守和气节。

    详细点击:【宋朝:朱熹】

  • 辛亥鼎革,家世破落而余韵犹丰,科举废除而诗书尚存。先生聪颖好学,自幼熟读

    经书。余学三年,随兄赴锦城入东方美专学习中国画。旧科新学,良修杂芜,国运不兴,烽烟四起,杂言群出,触蛮相竟,重技轻文,宣法抑道。于先生之正气布下了无名火,亦为先生之画道植下了谬误根。学成归执教乡里。先生弱冠,感国乱、伤时事,愤污吏,怜子民,于是孑然一身,登自行车越巴山,穿秦岭,由川入陕,辗转至晋而赴延安。于旧作中曾有足踏日月促双轮,投笔从戎万里征之句,即谓先生此举也。

    详细点击:【近代:石鲁(当代中国画家)】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