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王维著名人物介绍

    唐朝王维史料记载

    本名:王维,别称:王右丞,字号: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唐代诗人、摩诘居士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唐朝王维史料记载,了解唐朝王维史料记载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唐朝历史人物,以及唐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唐朝王维著名人物专题,唐朝王维史料记载,唐朝王维历史事件

  • 唐朝王维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

    《新唐书·卷二百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唐才子传·卷二》

  • 推荐阅读

    【备注:唐朝王维史料记载,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黄宏黄宏在小品创作上具备鲜明的风格,路子宽,生活根底深,善于从小题材中发现闪光点,是喜剧小品创作演出的重要人物。(央视网评)黄宏凭借扎实的曲艺功底,在小品表演中游刃有余,连续24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创造了一个很难超越的记录,《超生游击队》、《婚礼》、《鞋钉》、《打扑克》等都是春晚小品的经典作品,其诙谐幽默讽刺时弊的表演也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赞誉,是内地小品界的大家。(新华网评)1989年起,黄宏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塑造过老人、农民、城市里的中年人、恋爱中的小年轻等多种角色,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语言包袱的追求给他的作品都打上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烙印。尽管不及赵本山在春晚留下的战绩显赫,但黄宏的小品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和回忆,他的小品也成为春晚符号组成之一。(网易娱乐评)

    详细点击:【汉朝:黄宏】

  • 荣誉奖项

    详细点击:【三国:周群】

  • 陈奇涵代表旗帜

    中共九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9年召开。当时,许多老同志都被林彪、“四人帮”排斥在外。在审阅九大代表的名单时,毛泽东发现没有陈奇涵的名字,立即亲笔批示:“陈奇涵同志似宜考虑。”在选举中央委员时,毛泽东又在会上介绍陈奇涵,称赞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代表旗帜”,并诙谐地谈起陈奇涵在兴国请他吃“四星望月”的往事。

    1929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兴国,生活艰苦,让陈奇涵过意不去。有一天,兴国县革命委员会的肖芳全从河里捞到一条大草鱼,陈奇涵请毛泽东吃米粉蒸鱼。他们在一张八仙桌的中间摆了一只蒸笼,里面是米粉蒸鱼,周围摆了四只瓷盘:一盘花生米,一盘笋炒肉,一盘雪豆,一盘炒鸡蛋。入席后,陈奇涵请毛泽东尝尝粉蒸鱼。毛泽

    东尝了一块,又鲜又辣又香,正合他的口味,便情不自禁地夸奖说:“粉蒸鱼好吃,好得很!”毛泽东又问:“这一道菜叫什么名字?”陈奇涵笑着回答:“这米粉鱼是我们农村普普通通的一道菜,您看叫什么名字好?”毛泽东用筷子指着蒸笼,比划着说:“你们看,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他又指着四只盘子说:“这是四颗星星。”“四个小盘子转着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大家齐声叫“好!好!”毛泽东还意味深长地说:“如今,农民们日日夜夜盼望打土豪,分田地,也像众星星望月亮一样望了不知多少年。”陈奇涵认为毛泽东的比喻很恰当,便说:“四星望月,道出了我们民众的心声。”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陈奇涵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与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接触很多,深得他们的信任。陈奇涵在黄埔军校任教时,就结识了毛泽东,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远见卓识十分佩服。1929年初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时,陈奇涵就在兴国筹集了大批的食品和银元,做好了迎接朱毛红军的准备。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到兴国,陈奇涵安排毛泽东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他向毛泽东汇报兴国党组织的工作,并请毛泽东在群众大会上讲话,使兴国的工农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毛泽东在兴国修改了《井冈山土地法》,制定了党史上有名的兴国县《土地法》。这个《土地法》把井冈山时实行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毛泽东强调:“这是一个原

    则的改正。”为了贯彻兴国县《土地法》,毛泽东等在潋江书院办了一期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由毛泽东主讲,陈奇涵、肖华、胡灿等人参加了学习。这批人后来都成为创造兴国模范县的骨干力量。随后,毛泽东为他们起草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毛泽东离开兴国时,陈奇涵亲自护送,一直送到宁都青塘才作别。毛泽东说:“贺子珍还在兴国,我们不久会回来。”此后,毛泽东又给陈奇涵来信,指示他要在土地斗争中,掌握好对富农的政策,发展游击战争,巩固革命政权。陈奇涵是赣南特委的军事部长兼兴、桥、宁、永行动委员会书记,积极贯彻毛泽东制定的《政纲》,指挥地方部队和兴国、于都、宁都、永丰等四县边区革命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武装“进剿”。与此同时,陈奇涵领导兴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掀起了发展生产、支援红军的高潮。兴国全县23万人口中,就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毛泽东多次表扬兴国,赞扬兴国是模范县,“创造了第一等工作”。1930年,陈奇涵协助曾山指挥10万工农,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打下了吉安城,并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此后,陈奇涵便转入正规红军工作。在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委的红军第三分校,陈奇涵任教育长,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军事干部,有不少人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在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还在陈奇涵家的坝南村开过军事会议,由陈奇涵负责会议安排和安全保卫工作。1934年7月17日,同是受到排挤和打击的毛泽东和陈奇涵,冒着酷暑,脚穿麻布草鞋,到长胜县铲田区做社会调查,住在区政府的一所破旧的祠堂里。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出了当年毛泽东交饭钱的收据:“7月18日,主席毛泽东一行四人,照章交来食宿费大洋一元八角。经手人陈奇涵。”从这张小小的收条可以看出两人情谊很深。宋时轮上将曾说:“陈奇涵同志最可贵的地方有三点:第一,大革命失败后,坚持做党的工作。正如毛泽东说的,陈奇涵是一个地方领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代表旗帜。

    陈奇涵骁勇战将

    陈奇涵戎马一生,经历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参加过孙中山镇压商团叛乱的战斗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可谓身经百战。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赞誉他为“华夏名将”。陈奇涵军事造诣很高,足智多谋。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担任参谋长运筹帷幄。他在担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时,曾多次指挥部队在黄河边和日本人作战,数次打退敌人,保卫了延安的安全。他后来总结出的“半渡而击”和“主动出击”的战术和河防战斗经验(将敌人击败于航渡之中,或将敌人击败于登陆之际),被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推广,并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江西解放初期,土匪猖獗,严重影响社会安定。陈奇涵是江西军区司令员,又是江西剿匪的总指挥,率全省军民共歼灭土匪55892人。其中,翠微峰战斗,仅以牺牲30人的代价,歼灭了敌人2300余人,活擒宁都匪首黄镇中,创造了山地剿匪攻坚战的范例,受到了华中军区的嘉奖。

    陈奇涵将军故事

    朱德说:“陈奇涵这个老表,有股子顽强劲儿。”

    1933年冬,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同敌薛岳部奋勇作战的陈奇涵,突然被宣布解职,并由江西省政治保卫局派武装人员把他从战场押送回省委机关驻地宁都查办。幸亏得到江西省军区政委李富春的力保,陈奇涵才被释放,从江西军区参谋长降为军区动员部参谋。1934年3月4日,中央苏区《红星报》以《好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贪污分子》为题,报道了陈奇涵被“撤职送法庭”的消息,并称“陈奇涵是大贪污犯”。

    陈奇涵受到打击后,没有屈服,继续任劳任怨地为革命事业努力工作。1934年10月,陈奇涵参加了长征,在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担任参谋工作。1935年1月,在抢渡乌江之后,陈奇涵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长。1935年8月21日,陈奇涵从毛儿盖出发,踏上了茫茫草地路。在茫茫草地上,杂草丛生,一望无际,天气阴晴不定,雨雪冰雹来去无常。因部队严重缺粮,陈奇涵每天只吃一点炒面充饥,有时就用脸盆煮些野菜对付。由于草地湿气过重,寒风彻骨,陈奇涵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膝盖肿得像个大馒头。他硬是靠着坚强的毅力,经过五天的艰难跋涉,奇迹般地走出了茫茫水草地,但陈奇涵的高烧仍未退,神智有些恍惚。朱德听说陈奇涵“快不行了”,特地赶来看望他。当医生把陈奇涵肚子里的蛔虫打出来后,他的烧才退了些。朱德笑着说:“陈奇涵这个老表,有股子顽强劲儿。”

    饭桌上引出的轶事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纵队来到兴国,陈奇涵按照兴国当地风俗习惯,弄了一道“蒸笼粉菜”,为毛泽东改善伙食。揭开蒸笼盖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毛泽东用筷子挟了一块米粉鱼肉,放在嘴里品尝着,觉得鱼肉鲜嫩,又香又辣,味道十分可口,很适合他湖南人的口味,禁不住连声赞道:“好菜!好菜!”并饶有兴趣地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陈奇涵笑着说:“民间家常菜,没什么正经名字,老百姓叫‘蒸笼粉菜’。”并请毛泽东为它起个名字。毛泽东的灵机一动,兴致勃勃说道:“就叫它‘四星望月’怎么样?瞧,这中间的蒸笼,像个圆圆的月亮;这周围的四碟菜不就成了星星吗?群星拱月唷!”毛泽东的解释,很有诗情画意,大家一听,齐声叫好,十分钦佩毛泽东的“才气”。此后,“四星望月”的典故在群众中一传十、十传百,至今,这道菜名已列入中国名菜谱。事隔40多年,毛泽东也难以忘怀。1970年,在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还特地请兴国的厨师专程到庐山做这道菜。

    1934年7月,陈奇涵随同毛泽东到长胜县铲田区作社会调查,苏区政府招待他们吃饭。饭后,毛泽东因匆匆赶路,忘了交伙食费。陈奇涵走在后头,代毛泽东交了伙食费。后来,毛泽东知道这件事称赞陈奇涵“办了一件好事”;几十年后,珍藏在瑞金革命纪念馆的一本账本中清清楚楚写着:“七月十八日,主席毛泽东一行四人,照章交来食宿费,大洋壹元捌角,经手人陈奇涵。”这本普通的账本,简单的收据,记下了我党清正廉洁的好作风。

    “文革”中,陈奇涵自称“高级泥瓦匠”

    江西兴国县将军园内陈奇涵雕像

    陈奇涵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他曾以诗言志:“富贵非吾愿,功名我不希,人类齐解放,攘攘与熙熙。”1955年申报军衔时,他填了“中将”。不久,陈奇涵又准备退下来。在1957年60岁的时候,陈奇涵就主动向中央要求退下来,并推荐钟汉华接班。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奇涵对“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路线极为反感。一次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红卫兵,面对暗中操纵聂元梓抛出第一张大字报的康生,陈奇涵以讥讽的口气问:“聂元梓是什么派?”毫无防备的康生吞吞吐吐:“算革命派吧。”陈奇涵神情严肃地说:“我看不一定。”

    后来,陈奇涵奉命进入高等军事学院“支左”,担任军管会主任。他反对以派划线,更反对扩大派性斗争,挑动群众斗群众。他旗帜鲜明地宣布:“谁搞派性,搞武斗,我都坚决反对,不管是谁支持的。”有人就贴大字报说“陈奇涵是和稀泥的”。陈奇涵坚定地回答:“说得好,我陈奇涵就是高级泥瓦匠。”

    陈奇涵把两派群众负责人召到一起,说:“我不怕你们骂我骑墙派,你们都是革命派。既然你们都是革命派,那就以革命的行动来证明。各派立即停止武斗。”陈奇涵话音未落,只听见下面的人喊道:“敌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

    详细点击:【近代:陈奇涵(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

    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刘邦派郦食其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刘邦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馀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馀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详细点击:【汉朝: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奇才)】

  • 宗泽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

    1128年(建炎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一次,岳飞奉命驻守竹芦渡,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1129年(建炎三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守卫北宋皇陵的驻地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飞出兵。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自春至夏,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

    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飞向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充不听。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

    详细点击:【宋朝:岳飞(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 朱启钤幼孤家贫。1881年寓居长沙,励志攻读。1891年随姨父瞿鸿机(时奉督四川学政)赴川,以捐府经历试仕川省,曾供职盐务局。1894年任修凿云阳大荡子新滩工程委员。越年保举知县,分发江苏试用。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工程提调。1903年任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后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1908年任东三省蒙务局督办。1910年任津浦路北段总办。民国成立后,1918年获赦免,8月当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未就任。同年发起成立北戴河海滨公益会,被推为会长,为海滨的开发与建设做了大量实际工作。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和谈破裂后辞职退出政界,先后寓居津、沪。1921年游历欧美等国。

    朱启钤自1910年任邮传部丞参,至1912年任交通部总长。于1915年在内务总长任内又兼了一任交通总长。前后涉足铁道事业约五、六年的时间,成为老交通系的重要成员之一。朱任交通总长时期,从全局考虑计划再修筑四条主干线以贯通全国(一)宁湘线;(二)同成线自大同到成都;(三)浦信线自浦口至信阳;(四)陇海线,自东海至兰州。这个庞大的修路计划,仅陇海线东段开工,其它均未实施。

    改建正阳门,打通东西长安街开放南北长街、南北池子,修筑环城铁路。袁世凯为了表示对朱的支持,还特制一把银镐,上锈“内务部朱总长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朱于开工典礼日即用此镐拆去旧城第一砖。后来朱一直珍藏着这把银镐,朱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朱海北先生,将此把纪念镐赠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如今珍藏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详细点击:【近代:朱启钤(北洋政府官员,爱国人士)】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